评论:

  • 吕思雅 2小时前 :

    也许对于突如其来得疫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完美,相对于恐慌、惊叹、不知如何应对的策略,各有各的失去,也各有各的无奈,只是不需要歌功颂德,应该从失去的教训中总结经验,更从容地面对后面的人,才对得起那些为此付出生命的人们……

  • 卫青竹 9小时前 :

    疫情之下的老人护理院,上演了21世纪的“飞越疯人院”。这里住满了被政府和医疗系统抛弃的耄耋老人,也有因早发阿尔茨海默而丧失工作能力的中年人,在死神的镰刀下一个一个被收割。弃老成为整个社会心照不宣的不可承受之罪,也成为一些人痛彻心扉、至今还在淌血的伤痕。这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在国境线之外,新冠对人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 御若云 3小时前 :

    镜头打一开始就很压抑,节奏有种刻意的凌乱。叙事的时间线很简单,推进很快,高潮在一瞬间爆发,结尾像是一种呐喊。五星是因为电影讲出了一种真实。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同样需要被人看到。

  • 其芸溪 1小时前 :

    人家3个人,15平方空间,1张床1部座机1部手机,体现出来的绝望感和个体意志,比咱们拍的所有疫情主题作品加起来都牛。

  • 婷芳 2小时前 :

    #豆瓣电影

  • 岳兴国 2小时前 :

    2022 21

  • 凌漫 3小时前 :

    1.以人为切入点,讲述疫情。而不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姿态,搞一些伪人文关怀。

  • 夙可昕 3小时前 :

    3.5+0.5星。角度切入得偏,疫情时代鲜少有人关注护理院的人群,最后一句质问“生命是不平等的吗”,唉,一年过后,有变好吗?

  • 彦帆 7小时前 :

    那一句What if一旦落在自己身上

  • 商巧风 3小时前 :

    好心痛啊最后的三十分钟... 该死的疫情,那些人,啊他们高高在上,深谋远虑,心系国家天下,那他们又真的为人民做过什么?/ 作为抗疫最积极的国家之一,甚至没有之一,这样的电影本该是我们拍出来的不是吗。可是,看看国外在拍什么吧,再看看我们自己。看看。不过也是,这样的电影太真实了,可能会戳了某些人的脊椎。这里面,不管是那段崩溃的哭戏,还是电话里和最后出现的有关部门的嘴脸,都过于真实,几乎犯规的程度。"No one is comin"

  • 始醉蝶 8小时前 :

    以小见大,科默的表演也很棒,只是看片过程中太压抑了,尤其是肯尼去世那一段,主角情绪奔溃,我也快要崩溃。围绕新冠题材未来应当会有更多有价值的作品,但我确信不会是国语片。

  • 图门倩语 0小时前 :

    真实事件改编,拍得很真实,聚焦渺小的个体,跟电影中国医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从一家护理院艰难面对疫情延伸到国家对护理院病残人士采取的援助态度。结尾Sarah的话语直接将影片推向了高潮:……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平等了!摄影和调度不错,用了大量的大特写和运镜,朱迪科默和格拉汉姆演技很赞!对了,良心发问,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平等了?

  • 康林 5小时前 :

    #不是数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 宁松雨 8小时前 :

    同样是新冠疫情,《援助》控诉现实,《中国医生》高调空谈歌颂,差太多了。

  • 展奇邃 0小时前 :

    本来以为主题是英国初期疫情,结果后面是对社会和政府的控诉,如果结合得好 那还是挺棒的,但显然结局太赶鸭子上架了反而显得很仓促。整个看下来略显凌乱。。。

  • 库秀丽 1小时前 :

    跟我们拍的差别好大,都说了我就不说了。口音好怪,伦敦郊区的吗。居然有人喜欢护工这个照顾病人甚至失能重病人的职业。

  • 卫昱臻 4小时前 :

    从护理院的视角切入,侧面展现新冠疫情蔓延中最脆弱的场所之一——护理院的日常。中间求助那一段从演员到摄影再到运镜真的很突出,再配上疫情播报与健康提醒,小人物的无力感直接就满溢出来,这才是关于疫情题材的正确拍法

  • 吾琳怡 1小时前 :

    意想不到的优秀 比生存更重要的是人类做出无数牺牲争取而来的自由的意义 我们极大概率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不仅是体制 更是文化的追求

  • 丘傲安 7小时前 :

    啾迪和Stephen Graham都演得很好 利物浦口音也是挺绝的 夜班那段拍得好 不要忘记 不要放弃 伸出援手 做个好人

  • 初康顺 2小时前 :

    “你们都在说这是别人的事情。” 有的在反思,有的在洗脑。(太看好朱迪了,演技很绝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