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情侣头像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10

导演:

评论:

  • 萱梦 5小时前 :

    没有太多新意但足够直接。画框、景别、调度无一不在加强逼仄感。片名起得极好。最棒的是那句台词:一种只攻击女人的病,把她们都变成家庭主妇。个人认为在第一幕的铺垫中需要强情节把女主逼向更无路可退的境地,结尾的高潮效果会更强烈。去年的这部金狮比金棕榈给得靠谱多了。

  • 束荣轩 7小时前 :

    作家未免太坦白了,坦白到一些细节让人发抖的程度。女人最容易找到身上破裂的部分,因为她们天生有子宫,并且有能力孕育一个与她相互残杀的东西。这一过程,不管最终变化成何种模样,带给她的人生改变都是巨大的。

  • 晖震 9小时前 :

    无疑比蒙吉要差,除了直观的身体疼痛之外还剩下什么呢

  • 黎静恬 8小时前 :

    Ps,那个保姆阿姨,那个房产中介经理,还有卖场的主任,谢谢你们!

  • 枚飞荷 4小时前 :

    记住每个女孩曾经遭受的痛苦,做力所能及的改变。

  • 金秀妮 2小时前 :

    要获得对身体的掌控权和绝对不止一种的人生选择。

  • 竹昕珏 9小时前 :

    蛮震惊的 1960年的法国竟然也这么封建 三场堕胎戏看的双手发抖...

  • 贯玉怡 7小时前 :

    较之NRSA,迪万的镜头不曾有过一刻的无温度,更似安慰、抚摸,即为对女性身体的亲近(所以“大尺度”则是必然)。六零年代的特殊社会语境在导演代表新世代的视点中化为外部人群的眼光及言语,而内在感官体验则完全借由女主的表演与外界相连,让【正发生】的呐喊变得可触摸、可亲密,亦为最温柔的社会化书写。堕胎时双腿颤抖的痛觉、与男友做爱时的触觉、独自游泳时的呼吸、孤独至深时的泪水……女性悲剧被逐帧逐帧地放大在眼前,看似与现在遥不可及,却仍是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的苦痛现实。

  • 漫南蓉 7小时前 :

    《正发生》

  • 红霞英 5小时前 :

    只有女人会得的病,一种把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

  • 闫思菱 5小时前 :

    “总有一天我会要个孩子的,但不是以我整个人生为代价,那样的话我会恨那个孩子一辈子的,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爱他" 看的一身冷汗,这是一种沉浸式的、彻头彻尾撕心裂肺的疼痛,最后一刻我仿佛也跟着女主角一起晕了过去,但最可怕的是这也许也是我们的未来,所以这样的片子很重要,很重要

  • 菅思怡 0小时前 :

    不如《四月三周两天》,女主角很难让人产生共情。窥私镜头太多,令人不适。

  • 有和怡 9小时前 :

    #12,June 2022

  • 紫冬 6小时前 :

    杀死那个孩子!堕落和堕胎同用一个“堕”字!

  • 韵栀 5小时前 :

    应该是借鉴了索尔之子,但焦点之外内容贫瘠。我想这就是佳作和432的差距吧。

  • 淑颖 5小时前 :

    很难不想到四月三周两天,听到自然流产女主又活过来了,堕胎画面适合拿去青少年科普

  • 第昊英 6小时前 :

    一种只会攻击女人的病,把她们变成家庭主妇的病。是社会病了,和一部分可恶的男人。

  • 段子昂 6小时前 :

    完全聚焦在女主本人的角度很好,特写近景拍的也很好。

  • 泉悦心 7小时前 :

    近些年的颁奖季,关乎堕胎和生育的女性议题一直为评委会所青睐,无论是是《从前,有时,很少》到《女人的碎片》《钛》再到如今的这部作品,世界好像始终在找出女性生育权利或者说是自主力量的异同,以女性之痛刻意放大细节加强痛感,以4:3的画幅使观众视觉限制在这些并不高明的痛感表达之中,如果说真的利用痛感的共情来表现前卫的拍摄手法,那生育或者堕胎时进行的手段手法完全可以按照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相比于其他同类题材,营造痛感,刻意制造的性别对立,以及无处安放的躁动才是具有其独特性的地方,记录某一时段的性别权利的不公标准,影像化并以加缪和萨特的哲学思想包装也许值得参考,但从思辨性上来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真的想要引起共情,或者说是另一维度的思考,不如给他们看一部实实在在的生育/堕胎纪录片,那才是真正的正发生…

  • 贡念霜 3小时前 :

    女人,再不去反抗,这样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等着你们。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